越南服务器

越南资讯:跨越南岭的追逐

  本报记者沈锡权、高皓亮、余贤红、程迪

  工厂不停产、酒店不打烊、干部忙招工……虎年新春,记者深入江西省赣南革命老区调研,发现这里为对接粤港澳大湾区,正加快速度谋发展,呈现出一片热火朝天的实干景象。

  政企圆桌会上,干部为企业排忧解难当“店小二”;科研院所落户后引来百亿产业园,科学家成为招商“重器”;大数据技术被广泛运用,惠企政策“免审即享”、即刻到账。记者看到,赣州(俗称赣南)人喊出的“老区精神、湾区思维、特区速度”,不是豪情的口号,而是鲜活的事实。

  老区精神:

  副市长住工棚,镇干部“抢工人”

  大年初一,赣州市副市长、赣州经开区党工委书记陈水连一行,早早动身前往深圳、东莞,一天之内接连走访了11家企业。春节期间,赣州经开区连续派出六支招商队伍前往大湾区。

  一些企业被诚意感动,当即签约。

  赣州市南康区郊外,一条2公里多长的大道,见证着老区和一家世界500强企业的佳话:

  两年前,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第一次来到这里,眼前还是一片2000多亩的荒山,道路坑坑洼洼。

  39天后,同一处地方,已是一马平川。

  27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组建工作专班,1000多人、500多台设备、24小时不分昼夜作业,一条新造的路彻底打动董明珠:“南康的诚意让人感动,无法拒绝。”75天后,投资百亿的“格力电器(赣州)智能制造生产基地”项目签约落地。

  老区干部为什么这么拼?“就感觉到要快,不能等,催着向前跑……”南康区干部何鹏鹏说。

  面对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,面对百舸争流的区域竞争态势,流淌在老区干部血脉中的一心为民、艰苦奋斗的基因,在新时代攻坚克难中迸发出令人震撼的力量。

  “在办公室的干部见得多,但能睡在企业项目工棚里的还真不多见。”春节期间,总投资300亿元的吉利(赣州)动力电池项目工地塔吊林立,一片繁忙。老区干部的干劲,让项目副总指挥谢进财深受触动。

  为帮助企业尽快投产,陈水连不止一次住在工棚里,有时甚至半夜帮助协调解决问题,此事一度让吉利总部负责人打来电话,“陈书记再住下去,我也要来睡工地了。”

  疫情期间,一些企业普遍遭遇招工难。来自大湾区的一家电子公司急需500多名工人,赣州经开区政企圆桌会议当即启动,党群工作部现场领任务,通过人力资源公司、校企合作等方式,20天之内招够了人。

  赣州龙南市还给干部“压”招工指标,正科级干部5个,副科级3个,一般干部2个。春节期间,龙南杨村镇党委书记赖伟胜通过亲友在本地招到3个,还跨省到毗邻的广东连平县上坪镇招到3个,超额完成任务。这个春节,龙南上千名干部为178家园区规上企业招工6362人。

  龙南市委书记钟旭辉说:“也有人质疑,给干部压指标,这样做合适吗?但谋发展就要为企业排真忧解真难。”在很多客商看来,这正是老区干部的可爱之处。

  “有求必应,无事不扰”,赣州市还提出每月1日-25日为企业“安静生产期”,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原则上不得随意入园对企业开展行政执法检查。

  亲商重商蔚然成风,市场主体如雨后春笋。2021年,赣南老区新增15万多家市场主体,同比增长42%。

  湾区思维:

  “空降”一批科学家,带来一个产业园

  春节前,赣深高铁开通,从赣州到深圳最快只需1小时49分钟。新通道带来新机遇,也给老区带来新的隐忧:发达地区会不会把老区本就有限的要素资源虹吸?

  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在赣县区的落户,提供了一种破题新思路。

  9个院士团队、大批科学家齐聚老区,紧随其后的是一大批“追星”企业!

  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与中科院科学家王海峰合作多年。企业总部在山西,却不远千里准备在赣南老区投资一个永磁电机项目,看中的就是这里的科学家资源。公司总工程师戴碧君更是直言:“海峰到哪,我就跟到哪。”

  “空降”一批科学家,带来一个产业园。研究院落户两年,一个总投资200亿元的永磁电机产业园迅速落成,“科学家招商”的故事在当地引发轰动,也让老区意识到知识招商的潜力。

  全区可用财政收入仅20亿元的赣县区,拿出10亿元支持研究院各项建设,人才住宅小区按成本价拍地。

  “为什么这么看重科学家?大数据时代,掌握新知识、特殊技能的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!”赣县区委书记廖永平说。

  汇聚各路英才,做大一方经济,类似的湾区思维在老区随处可见。

  改革开放初,10万木匠下广东,有“木匠之乡”之称的南康,最多时有两万多家具企业,但多为“小作坊”,一度被认为是低端制造的代名词,申请参加深圳、东莞等地家博会,被拒之门外。

  “如果不能转型升级,南康家具被市场淘汰只是时间问题。”南康区区长李赣兴说。

  打开视野搭平台,面向全球聚资源。

  借助赣州国际陆港和中欧班列,南康家具开始“买全球、卖全球”;高起点规划建设家居小镇,引来全球100多家设计公司、500多名设计师入驻;引龙头带动,大自然家居、居然之家等30多家业内龙头企业相继落户,产业链不断上档升级。

  记者在南康看到这样一幕:一条家具无人自动化生产线上,从木材上料到成品下线,生产一把椅子不到5分钟。

  未来已来,曾经的“小作坊”产业规模突破2300亿,迈上了新台阶。

  思路一变天地阔。

  半年前,赣州第三批赴深圳跟班学习工作队走访当地50多个单位,比照深圳最新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,一项一项比较,梳理出老区与湾区25条差距。半年后,超过一半已经抹平。

  从2017年至今,百名老区干部下湾区挂职,带来的诸多新理念,如初春清凛的新鲜空气,源源不断吹进老区。

  特区速度:

  “大湾区能做到的,老区也能做到!”

  这是记者在老区采访到的极具反差的变化:

  曾经,企业申请一笔惠企补贴,可能要准备至少十余项材料,相关部门逐一签字,送分管领导批准后上会,资金获批后再一级级下拨,“一上一下”少说一月、多则半年。

  “300万元进账,企业自己都还不知道。”不久前,江西天键电声有限公司账上莫名多了一笔资金,询问之后才得知是企业过了上市辅导期的奖励金。

  免申即享,即申即享,从2021年12月“亲清赣商”惠企政策兑现平台上线,已有近亿元资金,直接拨付给上千家企业。

  很多企业说,这样的效率过去只能在深圳看到。

  “大湾区能做到的,老区也能做到!”

  5年前,赣州市行政审批局成立,从职能上集中了全市24个部门、290余项行政审批事项,一些审批事项由“30多个公章变为一个公章”,改革刀刃向内,企业一片叫好。

  对标湾区,开办企业便捷了。不久前,赣州市东之方装饰有限公司的段观秀领到营业执照只用了半天。

  作为赣州70余万户市场主体之一,段观秀感受到这样的变化:多部门、多层级的审批流程,如今被压缩到一块“屏”上,全市政务服务集成调度、一舱调度。

  对标湾区,低风险工程取消施工图审查,一般工程自主选择图审,仅这一项直接惠及900多家企业,全年可减负约1500万元……

  赣州市行政审批局局长刘洪梅认为,从湾区到老区,发展鸿沟客观存在,但通过大刀阔斧的改革,加上大数据赋能,在一些领域换道超车完全可能。

  企业营商环境,赣南风景独好!

  春江水暖鸭先知,一批批大湾区企业到老区落户、扎根、壮大,有的企业建设投入与发展水平甚至超出湾区——

  总部在深圳的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落户十年,营收增长百倍,2021年突破百亿大关;

  孚能科技(赣州)股份有限公司,连续四年蝉联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全国第一;

  客商蔡志浩不投家乡梅州投赣州,旗下的江西志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,手机线路板占全球市场份额18%,长达600米的生产线刷新行业纪录,智能制造水平反超集团在大湾区的基地……

  随着赣深高铁开通,越来越多企业还不约而同作出一个新决定——设在湾区的研发机构一并搬到老区。

  “研发、生产分隔两地是无奈之举,现如今有了高铁,让研发靠近生产基地更有利于企业发展。”赣州市全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赵海彬说。

  这在过去几乎不可想象。

  从承接生产基地到承接研发机构,从拾遗补缺、小打小闹转向动辄几十亿、上百亿投资,背后涌动的是“千军万马过南岭”的产业梯度转移浪潮。

  江西省委副书记、赣州市委书记吴忠琼认为,对接粤港澳大湾区、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,对赣南老区的发展是一次历史性的机遇,这种机遇稍纵即逝,必须紧紧抓住,慢了都不行!

  5家企业成功上市,4家企业营收破百亿,新签约大湾区项目金额1200多亿元,电子信息、纺织服装产业规模双双突破1000亿元……刚刚过去的2021年,赣州工业跑出发展“加速度”,正成为老区振兴、高质量发展的一匹“黑马”。

  越过南岭重峦叠嶂,赣南老区奔向大海。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越南服务器网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越南服务器网网联系。

[越南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