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南服务器

越南资讯: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作者:朱炳东

  1979年2月17日,广州军区41军122师奉命打通平孟经朔江至高平的公路,保障军主力的行动。越北地区属于喀斯特地貌,山峰林立,植被茂盛,溶洞众多。从平孟至朔江的公路在山谷间蜿蜒穿行,公路两侧山峰最宽处200米,最窄处仅8米。从清朝军队到法国、日军在此都吃过亏。所以越军叫嚣:朔江天险是攻不破的钢铁防线,中国军队要通过,起码要打三个月,要用1万具尸体从平孟铺到朔江。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坦克疾进

  122师针对这一情况,决定来个“明修栈道、暗渡陈仓”。在365团配属军坦克团3营8连,从平孟进攻的同时,师主力配属军坦克团3营7连、9连,从坡陡、路窄的孟麻出境打越军一个措手不及。他们将此方案报告给上级,上级经过考虑,同意了他们的计划。

  该方向山地崎岖,我方公路与越南公路之间有4至5公里的距离需要连接。战前,122师组织工兵和民工,秘密修通了孟麻至107、108号界碑的急造军路,但与越方公路还各差2至3公里。122师三次组织参谋人员、工兵、侦察兵悄悄进入越南境内(达4公里),周密地组织了工程侦察。实地勘察抢修急造军路的路线、计算作业工程量,尔后拟定了抢修方案。

  战斗打响后,师司令部一名领导率工兵干部成立指挥组,指挥上级加强的工兵、师工兵和400民工组成突击抢修队,轮番突击抢修急造军路。在一天的时间里,工兵部队加上民工,在107界碑至让涌处,紧急修建了一条急造军路,供我军从孟麻出境出击。这条路沿峭壁临时开辟,石块堆砌的路基不牢,军坦克团3营的705车开上不久就陷入路面。703车去拖救,没料到不仅没拉出705车,自己也陷入路面,还把路堵了。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108号老界碑

  此时,战斗已经打响了近一天了,122师师长于新义知此消息,立即命令工兵改在108号界碑至百布,重新为坦克开辟一条急造军路。从孟麻出境确实可以出敌不意,但我军已不是纯步兵部队,是有坦克、炮兵的合成部队,没有坦克的支援,步兵对付越军构筑的暗堡、山洞工事付出的代价会很大。

  2月18日15时,坦克3营副营长李治善和9连副连长洪沙奉命勘察第二条道路。那是什么路啊?他们战前已经去看过,不过是我国伸向越南的一条弯曲陡峭的“合水线”(军语,两山交界)。全长500米左右,有3段约百米长的陡坡,平均坡度40度以上,被3个石坎隔开,从山势看,宛如有3个大台阶。这样的地形别说20多吨的坦克,连人马也通过也困难。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边境山路现景

  当他们一路小跑来到陡坡前,于新义师长拄着拐棍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,这是于师长第6次到这里,他刚从坡底爬上来。坦克3营副营长李治善等人还没说话,于师长先开口了:你们来得正好,道路抢修得差不多了。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边境山路现景

  他们来到坡沿朝下一看,3个石坎不见了,原来工兵和民兵已经把3个“台阶”搬走了。整个山坡呈现石质山坡,坡度在50度左右,其中一段长20多米的坡度竟有56度。李治善和洪沙看到此景,对视了一眼,不禁皱起了眉头。

  李治善对62式轻型坦克的技术性能早已了然于心:最大上坡35°度,最大侧倾坎27°度,下坡一般不能超过50°度。现在坡度比幼儿园里的滑滑梯还陡,人都站不稳,大大超越了坦克的性能,不但平时没有训练过,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索姆河战役坦克首次参战以来,世界各国坦克作战史上,也没有这样下陡坡的先例。

  从这样的陡坡驾驶坦克下去,坦克极有可能翻转,车毁人亡。然而此时别无选择,没有其他道路了。李治善副营长认为,自己也是营里唯一的驾驶技师,1964年参加过全军大比武,受到罗总长、许光达司令员的接见,又是负责技术保障的副营长,理所当然开第一台车下去。然而,个人牺牲事小,万一翻车堵塞道路,贻误战机,是百死莫赎啊!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正踌躇间,“快——快——”从山下送上来几副担架,因为坡陡,正在修路的军民都帮着抬担架的民兵朝上推举。李治善也不由自主地下坡去抬拉。担架上年轻的伤员苍白的脸,从白色纱布里渗出鲜血,是那样醒目。

  战友在流血,还犹豫什么?费力地回到坡顶,营长刘宏生带领的坦克3营指挥所也到了。于新义师长又来了!他手里的拐杖伴随着焦急的脚步,在石板上“咚咚咚”地敲着。

  这时,加强指挥的副军长于学海也来了。由于还有敌情,大家劝他离开,他却一屁股坐地上。于新义师长跺脚说:责任我承担,哪怕损失百分之三十坦克,也要从这里下!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李治善给战士讲解战术

  李治善挺身而出,站在于新义师长面前:首长,下命令吧,我开第一台!

  好!祝你成功!

  李治善钻入坦克,迅速把坦克炮身转向后面,又一脚踩响了发动机。他打开驾驶舱门,升高驾驶座,露出来头来,目光炯炯。营长刘宏生他们都为李治善担心:他毕竟年过40了,而且已经有3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,一整天没有吃喝了,能行吗?

  刘宏生营长亲自站在坦克前的道路旁摆手指挥。“轰隆隆”,李治善驾驶坦克开上了石板坡。在场的官兵和抢修道路的军民都站在山上道路两旁,屏住呼吸看着李善治驾驶坦克下坡。

  “哗啦!”刚一下坡,因为坡度大,坦克就不由自主地顺着石板滑了下去,坦克出现了反转向的现象,突然偏向悬崖。“喔!”人们都惊呼起来,李治善毕竟是参加过64年大比武的技术尖子,他猛地抱死操纵杆,坦克“哗啦”身躯一震,先前一摆,压上了道路,滑了下去。第一道坡下来了,最危险的第二段道路摆在面前。这段路有56°度,宽度刚好供62式坦克通行,拐弯处还有一块工兵来不及炸掉的大石头,如果下滑过快,操控不好就会撞上巨石或掉下山去,车毁人亡。

  李治善深呼吸一下,平静了心情。先慢慢滑行,等坦克一半悬空,再松开油门,咬紧牙关,联合制动,等车头向下一栽,离巨石还有2米左右,利用坦克反转向,闪开巨石。再一拐弯,滑下坡底。坦克与其说是滑下的,不如说是飞下的。履带在石板上高速摩擦,发出刺耳的声响,火星飞溅。

  李治善从驾驶舱爬出来。山上、山下一片欢呼。

  李治善爬上500米的山坡,与营长刘宏声一班人,研究、讨论一番后,决定由驾驶技术好的人员专门驾驶下山,各车的驾驶员先等待一边。

  第一坡段,由驾驶员尹洪生驾驶,沙洪指挥。第二坡段,由技术员朱江华驾驶,李治善指挥。第三坡段,由驾驶员吴树友驾驶。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战后绘图《坦克下山》

  天色已晚,晚霞满天,驾驶人员打开大灯,连夜行动。特别是驾驶第二段的朱江华,技术娴熟,坦克冲到巨石之前,用履带的转速差,反向驾驶,避开石头,转一个弯,绕了一个漂亮的“之”字形,停住,把坦克交给吴树友。三人后来坡都爬不动了,由工兵们连拉带拽,拖上山坡。忙活一夜,才把2个排22辆坦克全部开到山下,为打开朔江立下了功劳。

越南山道,副营长冒死开坦克下陡坡,立一等功,事后拒绝记者补拍

  战后,慰问团到广州时,团长王震特别点名接见了朱江华。驾驶坦克勇下山崖的朱江华、李治善荣立一等功,尹洪生、吴树友、荣立二等功。曾有记者想补拍坦克下山的镜头,李治善、朱江华都婉言谢绝了,他们不是不想配合记者,而是因为,在生死战场冒险执行任务是军人的职责本分,在战场之外有什么必要拿生命去做危险的摆拍呢?

  【深耕战争史,弘扬正能量,欢迎投稿,私信必复】

特别声明: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不代表越南服务器网网观点或立场。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越南服务器网网联系。

[越南服务器网图文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]